案例研究 1
案例研究 1
對應 ICF《道德規範》第 2 節:保密與法律遵從
背景摘要(給參與者)
ICF《道德規範》第 2 節強調專業人士在所有情況下需維持最高程度的保密,並與所有相關方訂立清楚協議,界定何種情況下需要依法揭露資訊(例如非法行為、法院命令、或對自己/他人存在即時或高度可能的危險)。此外,專業人士需確保紀錄與資料的安全與隱私,並遵守相關法律與協議。
案例情境
你是一名外部教練,正在與一位跨國企業的高階主管進行一對一教練。這位主管近期承受巨大壓力,因公司正在裁員並調整策略。在第 4 次會談中,他表情凝重地說:
「我知道這些裁員計畫還沒公開,但我在公司內部聽到一些決策方向——有些資訊如果外流,會讓股票受到影響。我有時真的想和幾位老朋友談談,因為他們在投資這家公司…我覺得自己在壓力下已經無法專注工作。」
在會談後,你感覺他可能會在非公開資訊正式發布前,與外部人士分享內部消息,甚至可能涉及內線交易。更複雜的是,你與這家企業的贊助者(HR 負責人)簽有教練協議,但協議中關於「非法行為的揭露」部分寫得並不完全清楚,且該主管在談話中並未明確承認會違法行事。
可能影響討論的文化與個人偏見因素
在某些文化背景下,「幫朋友」被視為道義責任,即便可能觸碰法律紅線。
教練個人對於「投資市場公平性」或「企業機密」的價值觀可能影響判斷。
教練對權威人物的尊重或顧慮,可能讓自己在面對道德衝突時退縮。
小組討論指引(請參考 ICF《道德規範》第 2 節標準)
在此情境中,哪些資訊屬於應保密的範疇?哪些情況下可或應揭露?
如果協議內容對「非法行為揭露」條款不清楚,教練應如何行動?
這位主管的言語是否已構成足以採取行動的風險訊號?
文化因素或個人偏見可能如何影響你的判斷?
在不確定的情況下,你會如何應用「暫停、查證、對話」的流程?